2020年高考考试必刷卷
地 理
(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1、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需要的。
20世纪80年代之前,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较快,其绝对值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和新疆等北部省份。80年代之后,中国小麦种植总面积有所降低。下图是1950年以来中国小麦种植面积重心迁移轨迹图。据此1—3题。
1.20世纪80年代之前,黑龙江、新疆等北部省份的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较快的重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 B.优选良种 C.开垦耕地 D.引水灌溉
2.20世纪80年代之后,小麦种植面积重心向南偏移的重要原因是
A.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 B.北方小麦种植面积降低
C.南方城市用地增加 D.北方耕地面积降低
3.20世纪80年代之后,黑龙江最可能扩大种植面积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黄麻 C.花生 D.甘蔗
【答案】1.A 2.B 3.A
【分析】1.20世纪80年代之前,受国家政策影响,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很多青壮年人口迁往新疆和黑龙江,这类区域增加了很多劳动力,为开垦荒地、引水灌溉、优选良种提供了可能,这类区域合适种植小麦,致使小麦种植面积飞速增加,故人口迁入是最主要原因。故选A。
2.南方区域以水田为主,合适水稻种植,而小麦以旱地种植为主,因此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的可能性小,即便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增幅不会太大;南方城市用地增加或许会减小南方小麦面积,AC错误。国内人多地少,国家有土地保护政策,北方耕地很多降低的可能性不大且不会大幅降低引起小麦重心转移,D错误。“80年代之后,中国小麦种植总面积有所降低”,因为20世纪80年代之前小麦种植面积重心在北方,北方区域小麦种植面积的绝对值大,因此北方小麦种植面积降低最可能致使小麦种植面积重心向南偏移,B可能性最大。故选B。
3.黄麻、甘蔗主要在热带种植,BD可排除;花生对气温、水分和土壤有必须要求,一般在暖温带山地丘陵种植,黑龙江平原面积广,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花生不合适在黑龙江种植,C错误。黑龙江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夏天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可以满足水稻成长需要,水稻在黑龙江可以种植,因此20世纪80年代之后,黑龙江最可能扩大种植面积的农作物是水稻,A正确。故选A。
植物墙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是借助植物的根系对成长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成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据此完成4—5题。
4.在城市中,植物墙的最主要功能为
A.美化环境 B.减轻噪音 C.净化雾霾 D.保护建筑
5.植物墙被叫做建筑物的空调。1月,植物墙对气温调节成效最显著的城市是
A.长春 B.兰州 C.杭州 D.青岛
【答案】4.A 5.C
【分析】4.改变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城市的当务之急,在地面绿化日益被侵蚀的今天,垂直绿化成为一种节省空间的绿化趋势,植物墙应运而生,所以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增加绿化面积,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环境,A正确。减轻噪音、净化雾霾、保护建筑是次要用途,BCD错误。故选A。
5.冬天植物墙在长春、兰州、青岛等北方城市已经落叶,对建筑的保温用途非常小,故A、B、D错误;杭州冬天植物仍然枝叶繁茂,对气温调节用途显著,C正确。故选C。
海洋难抵极,又称尼莫点(48°52.6′S,123°23.6′W),坐落于南太平洋中央海面上,是地表距离陆地最偏远的地址,与近期的陆地相距约2688千米。该点孤离于陆域、洋流及船舶航线以外(右下图)。从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已有很多的人造失效航天器残骸坠落并埋葬在尼莫点周围海域,成为了航天器的“公墓”。据此完成6—8题。
6.尼莫点孤离于船舶航线以外的重要原因
A.该点附近海水浅不利于大型船舶航行 B.该区域风大浪高不利于航行
C.该地区无人类活动,船舶没办法补给 D.该地区离得远远的陆地,航行不需要经过
7.尼莫点附近地区生物踪迹稀有的重要原因
A.海水水温过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 B.无海水扰动,营养物质沉于海底
C.孤离于陆地、洋流以外,缺少有机质 D.纬度较高,光照、热量不足
8.与其它海域相比,尼莫点周围海域成为航天器“公墓”的有利条件是
A.海水深度较大 B.隐蔽条件较好
C.自净能力较强 D.受(对)环境影响较小
【答案】6.D 7.C 8.D
【分析】6.海上航线是船舶在两地间的海上航行路线,每一个航次的具体航线,应依据航行任务和航行区域的地理、水文气象等状况,与船舶情况规定,由材料剖析可知,尼莫点是地球表面距高陆地最偏远的地址,坐落于南太平洋中央之处的海面上,近期的陆块与当地相隔2688千米之遥,因此,该点因为距离陆地较远,航行多数不在此经过,孤离于船舶航线以外。故选D。
7.生物类型的多少,与生物的存活环境和食物有关。尼莫点包夹在南太平洋环流所围海域的中间,因此租出了营养物丰富,温度较低的外部海水流入,而陆块与当地的漫长距离 也表示该点欠缺陆上冲刷入海的有机物, 因此.因为上述缘由,使尼奠点周围的海洋环境不足以供养很多生物。故选C。
8.与其它海域相比,该点距离陆地最远,该海域成为失效航天器残骸坠落和埋葬地对环境影响较小。故选D。
(四川德阳2019-2020学年高中三年级期末)贝马拉哈国家公园坐落于马达加斯加岛中西部,园内布满了形状独特的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下图为贝马拉哈国家公园针尖石林景观和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9.推断该国家公园针尖石林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A.风力的侵蚀和堆积 B.海水的侵蚀和溶蚀
C.海水的侵蚀和堆积 D.流水的侵蚀和溶蚀
10.该国家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植被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沙漠 D.亚热带灌丛
1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多的重要原因是坐落于
A.气旋活动频繁区 B.西南季风迎风坡 C.东南信风迎风坡 D.东北信风迎风坡
【答案】9.D 10.B 11.C
【分析】9.由题可知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为石灰岩构成,为喀斯特地貌,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用途是流水的侵蚀和溶蚀。故选D。
10.该国家公园所在地坐落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热带草原。故选B。
11.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东部暖流的增温增湿用途,降水多于西部;气旋活动少,不受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影响。故选C。
2、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试试题,每一个考试试题考生都需要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试试题,考生依据需要作答。
(一)必考试试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需要。(24分)
非洲国家卢旺达过去政局不稳,民主改革后,国家环境稳定,鼓励工业化进步。2013年前后中国福建某公司在卢旺达投资新建刺绣加工厂,培训当地工人商品主要销往当地及周围非洲国家,高端商品生产依旧放在中国。该国的气候条件彻底颠覆了一年四季的分类,这里只有两个季节,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8℃,最高为26℃,在宽大的厂房里一年四季不需要开空调。
(1)剖析卢旺达厂房不需要空调是什么原因。(4分)
(2)指出在卢旺达建设刺绣加工厂的优势。(8分)
(3)请从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方面,简述在卢旺达建厂对该国工业进步的积极影响。(8分)
(4)剖析该企业在中国与卢旺达刺绣产业分工进步有哪些好处。(4分)
【答案】(1)纬度较低,冬天气温较高,气候温暖;海拔较高,夏天气温较低,气候凉爽。(4分)
(2)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本钱低;距离市场近,市场需要量大;国家政策打折。(8分)
(3)能促进该国产业结构调整,打破单一的商品出口的依靠;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借助,增加税收收入;提供就业职位,稳定社会环境;健全基础设施,促进卢旺达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步。(8分)
(4)推行产业链条分工,有益于发挥各自优势;有益于各自侧重生产不相同种类型和档次的商品。(4分)
【分析】(1)卢旺达坐落于2°S,冬天气温较高,气候温暖;图中该国坐落于河流源头,说明海拔高,结合经度判断,应该坐落于东非高原,海拔高,夏天气温较低,气候凉爽。气温适合,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8℃,最高为26℃,在宽大的厂房里一年四季不需要开空调。
(2)卢旺达过去政局不稳,民主改革后,国家环境稳定,鼓励工业化进步,有国家政策打折。当地经济落后,土地价格低廉;人口海量,劳动力价格低,劳动力本钱低;商品主要销往当地及周围非洲国家,距离市场近,市场需要量大,高端商品生产依旧放在中国。
(3)中国福建某公司在卢旺达投资新建刺绣加工厂,带来资金、技术,能促进该国产业结构调整,打破原来单一的商品出口的依靠,使产业结构多样化;培训当地工人,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借助,增加税收收入,促进经济进步;工厂打造可以提供就业职位,稳定社会环境;工厂建设会促进健全基础设施,促进卢旺达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步。
(4)刺绣加工厂商品主要销往当地及周围非洲国家,高端商品生产依旧放在中国。推行产业链条分工,有益于发挥各自优势,依据当地市场需要拟定销售商品种类,有益于充分发挥市场潜力;卢旺达和中国经济发达程度不同,推行产业链条分工有益于各自侧重生产不相同种类型和档次的商品。
13.(云南昆明2019—2020学年高中三年级“三诊一模”摸底诊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需要。(22分)
坐落于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下左图),其东南部分布着100多个湖泊,形成了世界上与众不同的“沙山—湖泊”景观。湖泊群中的苏木吉林湖区被高大的沙山(1080—1590m)圈闭形成局部流域,湖区多年平均蒸发量约1261 mm,比百公里外的阿拉善右旗多年平均值3452 mm小得多,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16 mm。图中湖泊与外部无地表水体交换,水量稳定。下右图为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苏木吉林湖区降水量、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变化图。
(1)概括该湖区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特点。(8分)
(2)判断图示湖泊的主要补给种类,并说明判断依据。(10分)
(3)说明与阿拉善右旗相比苏木吉林湖区蒸发量偏小的重要原因。(4分)
【答案】(1)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值、最小值均分别出目前3月、10、11月;11月至次年3月水位大体上升,3月至11月水位总体降低;水位变幅均较小。(8分)
(2)种类:地下水补给。(2分)
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大,但湖泊水量较稳定;湖泊与外部无地表水体交换,说明无地表径流补给;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二者具备有关性;湖泊水位与降水变化关系不明显,说明湖泊水位受降水影响小;地下水位一直高于湖泊水位,说明地下水补给湖泊水。(8分)
(3)湖区被高大沙山包围,风速小于阿拉善右旗,蒸发较小;夏天湖区气温低于周围沙漠,蒸发较弱。(4分)
【分析(1)剖析右图中地下水位曲线和湖水水位曲线的变化特点,即可知该湖区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具备一致性,而其特点描述则应结合其横座标所示的时间特点,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极值出现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均分别出目前3月、10、11月);二是具体变化状况(11月至次年3月水位大体上升,3月至11月水位总体降低);三是变化幅度(依据两曲线的数值特点即可知其变化幅度在0.2米以内,即变化幅度较小)。
(2)依据右图中湖水水位变化曲线与地下水水位和降水量状况之间的有关性即可看出当地湖泊水位地下水水位的有关性最密切,加之当地降水少而蒸发强(依据材料);且由图中地下水水位与湖泊水位的海拔高度值可知,当地的地下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再结合材料中“苏木吉林湖区被高大的沙山(1080—1590m) 圈闭形成局部流域”和“湖泊与外部无地表水体交换,水量稳定”,可排除地表径流补给;综合以上什么时间,即可看出该湖泊应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3)依据蒸发的影响原因,可知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及风速的大小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依据材料可知,湖区被高大沙山包围而阿拉善右旗地形较开阔,湖区风速小于阿拉善右旗,故可知水汽的蒸发量应较低;依据材料,湖区坐落于沙漠之中,而受水体热力性质的影响,夏天湖区升温幅度低于沙漠区域,故因温度较低而蒸发能力较弱。据此即可作答。
(二)选考试试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假如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观星旅游就是以天空星体为察看对象的旅游活动,是欧美国家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崭新的旅游形式。藏族文明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算常识,几乎每颗闪烁的明星都有神奇迷人的故事,拉萨欲将冬天观星旅游作为“冬游西藏”旅游商品的要紧组成部分进行推广,扩大市场吸引力。
剖析拉萨进步冬天观星旅游的优势条件。
【答案】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而洁净;雨季集中在夏天,冬天晴朗少雨;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较小,夜晚人工光源对星空影响小;观星活动易与悠久的藏族文化相结合,具备独特质;纬度较低,观测范围大。(10分)
【分析】本题以现代崭新的旅游形式——观星旅游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区旅游业进步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的常识迁移应用能力。拉萨观星游进步的条件,主如果环境优势。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而洁净,大方透明度高。雨季集中在夏天,冬天晴朗少雨。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较小,夜晚人工光源对星空影响小。观星活动易与悠久的藏族文化相结合,具备独特质。
【点睛】依据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剖析地区旅游业进步条件。观星活动的优势,主要从大方的密度、天气、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来剖析。
15.(安徽皖南八校2020届高中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木棉树也称攀枝花,木棉树花落后长出椭圆形的蒴果,4、5月份果实成熟后果实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如6月飘雪一般,别有一番情趣。每年4、5月,种有枝花树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木棉絮飘飞。下图示意木棉絮飘飞景观。
剖析攀枝花木棉絮4、5月飘飞较多的气候缘由并说明木棉絮飘飞的害处。
【答案】缘由:春天气温升高,导致气流扰动,风力较大;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气流扰动增强使得木棉絮极易飘飞。(4分)
风险:木棉絮易燃飘飞可能诱发失火;飘飞的木棉絮妨碍视线,影响出行安全;吸入木棉絮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木棉絮乱飄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答对三点即可,6分)
【分析】木棉絮飘飞需要借势,4、5月份为攀枝花的春天,此时伴随气温升高,雨季未到,晴天多,温差大,风力较大,气流扰动增强,木棉絮极易飘飞。木棉絮是易燃物,此时为春天,天干物燥,飘飞的木棉絮可能诱发失火;漫天飘飞的木棉絮妨碍视线,影响出行安全;人体吸入木棉絮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木棉絮乱飄乱落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